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通訊員 李永飛 向書迪
火箭軍某旅發射營教導員張平坤個頭不高、身材瘦削,軍事素養卻全面過硬,12次在各級群眾性練兵比武中獲得第一,連續7年獲評軍事訓練一級個人;他性格沉穩、略帶靦腆,授課輔導卻精彩紛呈,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人一事、一車一架,被評為優秀政治教員、優秀黨務工作者。
圖為張平坤(中)深入一線班排,傾聽官兵心聲。劉明松 攝
幾年前,張平坤所在旅領導被評為“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當時他暗下決心:軍人當如此,奮進向“最美”。
去年,張平坤用扎根基層鑄魂育人、帶領官兵爭創一流的擔當作為,同樣躋身“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行列。
當教導員這幾年,張平坤真情真心帶兵育人,收獲一份沉甸甸的人才清單:全營9人立功,70多人次通過職業資格認證,10多人次實現學歷升級,4人在上級比武中摘金奪銀。
號手就位必先思想就位
復雜天候環境、極限生存考驗、連續火力突擊……一場實戰化演練即將打響,擔此重任的發射營官兵爭分奪秒備戰出征。
“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發射架下,才能確保戰斗打響前,官兵思想早已就位?!睆埰嚼ふf,要讓每名官兵都能做到只待一聲令下,便可隨時出發。
隨時能戰、全時待戰,是該旅練兵備戰常態。作為一線帶兵人,張平坤對此有自己的理解:號手就位必先思想就位,帶兵人要持之以恒開展鑄魂育人工作,讓官兵像上膛的子彈,思想上“隨時”“全時”做好準備。
圖為張平坤將課堂搬到訓練場上,把教育做到發射架下。劉明松 攝
為此,張平坤注重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為戰務戰職能使命,教育引導官兵堅持政治引領、強化使命擔當、埋頭苦干實干。
“理論怎么講才能接地氣?”這是張平坤經常思考的問題。他還記得剛當指導員時,第一堂教育課因為照本宣科,戰士們給出“臺上熱乎乎、臺下暈乎乎”的評價讓他臉紅。
從那時起,無論在基層任指導員、教導員,還是在機關當干事、干科長,張平坤都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凝心鑄魂,帶領官兵創新形成“講、讀、評、創”學習模式,探索走開黨委委員講理論、政治教員講熱點、普通官兵講體會的“學、研、講”路子,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
那年,張平坤擔任發射營教導員,當時營里士氣不太高。張平坤一報到就廣泛開展“談心交心”活動,深入戰士宿舍摘“心理包袱”,走進導彈陣地逐一解“思想疙瘩”。
圖為張平坤(右)與營連骨干深入交流,傳授帶兵育人經驗方法。劉明松 攝
戰士常少云因在任務中帶著班組拖后腿而自責,甚至產生年底退役的想法。張平坤知道他生性要強,便說:“此時退役甘心嗎?”
見常少云有所觸動,張平坤雙管齊下,一邊加油鼓勁,一邊加壓練兵。經過一年多全面幫帶,他們班組排名從末尾墊底一躍成為全旅精準操作評比第一名,4名戰士獲評等級號手。
張平坤堅持盯著人做工作,和大家一起把該營帶入“軍事訓練一級單位”和“四鐵”先進單位行列。
近年來,張平坤兩次參加火箭軍青年典型走基層活動,也把兄弟單位的好經驗、好做法帶回單位,開展“官兵互贊會”“成長分享會”等活動,帶動越來越多的帶兵人堅定一個信念:讓教育跟著官兵走、課堂圍著戰場轉成為常態,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發射架下。
能文能武才有威信威力
那年盛夏,該旅合成訓練考核到了白熱化階段,考核組設置各種敵情特情:營長“重傷”退出戰斗、發射陣地屢被襲擾……
營指揮所里,張平坤緊盯“戰場態勢”,迅速進行兵力重組、陣地轉換,派出思想骨干進行思想鼓動。
一套組合拳下來,該營官兵在復雜困難條件下圓滿完成任務,就連考核組都不禁稱贊:“這個教導員,還真有兩把硬刷子!”
圖為張平坤帶領官兵奮戰強能,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劉明松 攝
其實,考核組對張平坤早有耳聞:當排長,不到一年就進入導彈專業技術骨干行列;當指導員,是全旅唯一連續兩年被評為“兩長一手”的政治干部;當科長,兩次帶隊參加上級群眾性練兵比武,均奪得第一名;當教導員,注重發揮黨委領戰作用,帶領黨委“一班人”進行班組訓練,建立自學、教學、互學、比學、考學“五學”模式,黨委委員人人在備戰一線錘煉過硬本領。
張平坤不僅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聲有色,而且在軍事訓練中表現優秀。去年,全營軍事訓練考核,張平坤的成績總評優秀,給官兵們樹立了榜樣。
張平坤全面錘煉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力爭成為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兩個行家里手”。在他眼里,“能文能武李延年”便是自己崇拜的“星”。
圖為張平坤參加軍事比武考核。劉明松 攝
剛當教導員時的那次“滑鐵盧”,讓他對能文能武有了更深理解:一方面,指導員、教導員首先要當好指揮員;另一方面,只有服務打仗、保證打贏,“生命線”才能更具生命力。
那年年底,剛當教導員不久,張平坤第一次帶領全營執行機動轉進任務,沒想到因為特情處置不當、戰場環境不熟影響任務完成。
自身本領不過硬帶兵哪來底氣?當天訓練講評,張平坤首先進行檢討反思,定下補差計劃請全營官兵監督。一番苦學、幾經淬煉,張平坤綜合素養不斷提升。4個月后,參加全旅多輪綜合演練考核,在戰斗突擊、戰場鼓動等課目考核中,他的表現十分搶眼,帶領官兵圓滿完成任務。
這件事后,張平坤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軍事訓練有實力,政治工作才有張力。
帶出“刀尖子”練硬“鐵拳頭”
“把戰士帶成‘刀尖子’,把全營攥成‘鐵拳頭’?!边@是張平坤帶兵育人的感悟。
張平坤就任指導員后,一直在思考:政治工作是培養人、塑造人的工作,怎么培養?怎么塑造?答案林林總總,但張平坤更看重一點:作為基層帶兵人,就要把用真情真心帶兵育人作為己任,培養幫帶越來越多的官兵成長成才。
00后戰士陸強家境不錯,入伍后總想著在部隊干幾年就退役。張平坤經常鼓勵他發揮特長,給大家講授理論熱點、分享學習心得,還鼓勵他參加上級組織的理論知識競賽,并取得第一名。陸強慢慢發生改變,并堅定強軍報國理想,主動申請選改軍士。
陸強的轉變張平坤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牽線搭橋,讓陸強與被評為“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個人”的一名高級軍士建立幫帶關系,用典型示范引領成長。前有標兵引路,后有鞭策激勵,陸強不僅成長為訓練骨干,還被評為優秀政治教員。
圖為張平坤(中)采取多種方式,靈活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劉明松 攝
這些年,在張平坤指導幫帶下,先后有30多人次團員青年在各級群眾性練兵比武中取得佳績,他自己也被共青團中央表彰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
張炳旭曾是張平坤在機關工作時的得力助手。剛到基層工作時,張炳旭打不開工作局面,張平坤便帶著他,慢慢教他進行官兵思想把脈、重難點問題會診,連隊建設很快有了起色。
不久后,上級組織優秀政治教員比武,張平坤和張炳旭一路互幫互助,雙雙奪得不同組別第一名。此后,張炳旭像張平坤一樣鉚在一線,探索許多實用管用的實招妙法。2023年,張炳旭參加火箭軍政治教員比武獲得第一名,被評為一級優秀政治教員。
圖為張平坤(左)組織官兵重溫革命先輩事跡,砥礪奮斗豪情。劉明松 攝
有一年,正在野外駐訓演練的戰士曹敦云得知家鄉發生地震,很擔心年邁的父母。剛出訓練場,他就撥通母親電話,話筒里傳來消息:“放心吧,你們教導員早就打來電話噓寒問暖了,想得很周到。跟著這樣的好領導,一定要好好干!”后來,張平坤又幫曹敦云申請了困難補助,一起想辦法幫他家進行災后重建。
這樣暖心的事,在該營還有很多。張平坤說:“讓官兵沒了后顧之憂,大家才能眼里只有戰場、肩上只有責任、心中只有勝利。”
編輯:韓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