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育兵
“周末逛了一天書會,買了兩本書和7件出版社文創。”11月中旬,2024中國黃山書會在安徽合肥舉辦,對于自己這番“戰績”,讀書愛好者顧樂樂哭笑不得,“有意思的出版社文創太多,根本忍不住‘剁手’。”(見12月1日《工人日報》)
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卡夫卡系列包袋風靡一時,到上海譯文出版社“萬用之書”的供不應求,再到漓江出版社“黑諾”系列文創贏得網友一片贊嘆,在當下文化消費市場中,出版社文創產品無疑是道亮麗的風景線。
出版社文創產品的火爆,首先得益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美學設計。設計師通過巧思和匠心,將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精神內涵和美學價值轉化為具體可感的物品,讀者不僅能感受到產品的實用性和美觀性,更在無形中接受了文學作品的熏陶,實現了精神上的共鳴和滋養。這種文化體驗是出版社文創產品的獨特價值,也是其深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對于出版社而言,推出文創產品不僅是業務范圍的拓展,更是品牌影響力的重塑和升級。在數字化浪潮沖擊下,傳統出版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文創產品或可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打造具有影響力和美譽度的文創品牌,一些出版社不僅吸引了更多年輕讀者,增強了讀者黏性,還進一步推動了主業發展。
當然,要在競爭激烈的文創市場中站穩腳跟,出版社仍需不斷創新。一方面,文創產品的核心在于創意和設計,出版社既要注重文創產品的細節和品質把控,又要能及時感知潮流趨勢,不斷創新產品內容形式,以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出版社文創產品應成為連接讀者和出版社的橋梁,進一步推動圖書銷售和閱讀推廣,形成二者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出版社還可通過舉辦文化沙龍、開展讀者互動等方式,提高用戶黏性,為文創產品長紅常新奠定堅實基礎。
出版社文創產品的火爆,是文化底蘊與商業智慧的雙向奔赴,為出版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以更開放的心態、更專業的精神,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商業價值,相信更多類似的創新之舉在為讀者帶來豐富多元文化體驗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助力行業應對挑戰、把握機遇。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