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潘從武
通訊員 于海麗 木巴熱克·木那瓦爾
“運輸貴重貨物的車輛停車休息時,駕駛人應如何確保貨物安全?A:隨意停放,人離開車輛;B:停放在有人看管的場所,鎖好車門并采取必要的防盜措施;C:停放在路邊即可。”
“答案是B。”
“回答正確!”
2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托克遜縣阿樂惠鎮阿拉溝社區邀請在“司機之家”休息的大貨車司機,開展“交通安全快問快答”活動,十幾名司機踴躍參與,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阿拉溝社區位于偏遠山區,轄區工礦企業、物流公司多,S103線和S301線橫穿轄區,日通行車輛達5000余輛次。這里流動人口較多,尤以物流公司司機居多,其人身安全和權益保障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
“要服務好這一群體,關鍵是想法子把大家聚起來。”阿拉溝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磊說。2024年初,阿拉溝社區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以解決司機的喝水難、吃飯難、如廁難、洗澡難、購物難、休息難等基本需求為切入點,利用社區以北3畝預留用地,由企業出資建設并打造了面積達320平方米的“司機之家”。
“司機之家”里有平價餐廳、菜店、診所藥店、理發店等,配有自動售貨機、娛樂設施、閱覽室等,還可提供淋浴、洗衣、上網、充電、應急救援等服務,讓常年在外奔波的司機有了“避風港”。截至目前,“司機之家”已累計服務貨車司機1萬余人次。
“司機之家”正式運營后,阿拉溝社區積極協調公安、司法、交通運輸等部門打造了“普法角”,不僅給司機提供免費的法律知識書籍,還提供“便民服務指南”,公布社區工作人員的聯系方式,暢通訴求反映渠道。
2月15日,某貨物運輸公司員工胡某在“普法角”看到便民服務指南,想起公司還拖欠自己15000元工資,便試著撥打了社區警務室警長買爾旦·吐爾遜的電話。接到胡某求助后,買爾旦向其了解具體情況。
胡某在某貨物運輸公司工作半年,近3個月來,某貨物運輸公司負責人以資金短缺為由,一直拖欠著他的工資,而當下胡某正急著籌措孩子的教育費用。
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買爾旦聯系某貨物運輸公司烏魯木齊市總公司負責人,向其講明不按時支付工人工資的法律后果,并提醒他,駕駛行業屬于高危行業,焦慮和不良情緒會嚴重影響司機安全駕駛。最終,該負責人同意盡快支付胡某的工資。在民警的督促下,次日,胡某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資。
“對司機提出的訴求我們及時回應并辦理,需鎮上協調解決的及時上報,不屬于本轄區權限范圍內的,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王磊說,至今,“司機之家”已收集司機訴求20條,全部妥善解決。
阿拉溝社區還創建了“司機之家”微信群,司機可在群里接收社區活動的邀請函、預警信息、道路狀況信息等,也可在此反映訴求、求助救援、上報道路隱患、提出建議等。
今年1月初,司機艾某途經S301線,在某餐廳用餐后,誤將該餐廳微信收款碼轉發給了自己的老板,老板錯將本應發給艾某的2.8萬元工資轉給了餐廳老板。由于艾某是第一次走S301線,對周邊路況及餐廳、商鋪不熟悉,忘記了飯店的名字,只記得大概方位。
艾某通過微信群求助后,民警立刻與他取得聯系,并根據他的描述最終確定了具體的餐廳。經協調,餐廳老板將錯收的錢退還給艾某。
兩條省道橫穿山區,山體滑坡、雨水沖路等災害時有發生,司機群體在排查道路安全隱患上也起著重要作用。
2024年9月27日,司機史志立在運輸途中發現S301線129米處,因泥石流導致路面被淤泥覆蓋,他立即在微信群里反映。社區聯合警務室協調鏟車趕去現場,路面很快被清理干凈,道路恢復暢通。
目前,“司機之家”微信群的人數已達400余人,人數還在持續增加。社區也通過微信群組織開展了各類活動20余次,實施救援10余次,收集道路隱患信息6條,化解矛盾糾紛15起。
因服務到位,司機反響甚好,工作成效也十分明顯。據當地交管部門反映,去年9月至今,與往年同期相比,這一轄區交通事故量明顯降低。
“我們將持續拓展服務項目,提升服務質量,努力將‘司機之家’打造成暖人心、聚人氣、有溫度的服務陣地平臺,增強司機的歸屬感。”王磊說。
編輯:蔣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