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號 手機版| 站內搜索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

惜福

2025-04-25 11:11:25 來源:法治日報社區版 -標準+

王海旭

在我的北方老家,人們把饅頭、烙餅等干糧類食品,統稱為餑餑。我是在農村長大的70后,雖然沒有嘗過上輩人挨餓的滋味,童年卻也有著物資匱乏的深刻記憶。

記得小時候,下午經常會跑到爺爺奶奶家要餑餑吃,眼巴巴地望著奶奶摘下籃子,從里面拿一塊餑餑遞給我,總是高興地接過來,吃得很香!把玉米餅子從中間掰成兩片,涂抹上一點鹽和香油,或者夾點紅糖,就已經是挺好吃的東西了!

那時候,在北方農村,人們主要是以玉米面為主,只有逢年過節或者家里來了重要客人,才會吃小麥磨成的面粉,老家人稱為白面。農村老百姓夢寐以求的好日子,就是一天三頓都能吃上白面餑餑!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家人天天吃白面、頓頓吃細糧早已變成了現實,孩子們也再不會因為一個白面饅頭、一塊白面餅而欣喜了,但是小時候那白面餑餑的魅力,我卻總也忘不了。

清楚地記得,小時候吃飯時,父親經常提醒我:坐得離飯桌近點,不要掉餑餑渣!對于我吃飯時不小心掉在地上的餑餑渣,他總是用手撿起來,吹一吹塵土再吃掉。那時候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著豬、雞等家畜家禽,如果有吃剩下的東西,都會用來喂豬喂雞,即使洗碗刷鍋的水,也會拌著米糠野菜,給家畜家禽吃,從不浪費半點糧食。

如今生活在都市中,飲食之豐盛,同童年比起來,可以說有天壤之別。家中的剩飯剩菜,有時只能倒掉,實在可惜!因為即使勉強吃完或者把剩飯剩菜留著吃,對身體健康也有害。生活中,杜絕浪費的最好辦法,就是吃多少買多少、吃多少做多少。因此,我常提醒妻子,做飯做菜數量要少點,夠吃就行,哪怕欠著點,也盡量別剩下。每次做飯,我習慣先看看冰箱里有沒有剩下的食物,如果有,就盡量先把剩下的加熱吃完,因為實在不想浪費!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講的是幾名中國人在德國餐館就餐,因為剩下飯菜而被罰款的事,工作人員嚴肅地告誡他們:“需要吃多少,就點多少!錢是你自己的,但資源是全社會的,世界上有很多人還缺少資源,你們不能夠也沒有理由浪費!”一席話讓他們心服口服。

也曾記得有一年游覽普陀山,寺廟飯堂墻上幾行字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粒粒常思農夫苦”“惜福”……

是啊!在過去的困難年代,多少人都盼著吃上一頓飽飯啊!而如今我們生活在華夏大地,飲食無憂,每頓都能夠吃上可口的飯菜,甚至每天變著花樣吃,這是多么大的福分啊!

“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糧食、飲水等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更是人們賴以維持生命的基本保障。從一定意義上講,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既是敬畏自然、敬畏別人勞動成果的體現,也是在珍惜自己的福分!

不知為什么,看到沒有吃完、準備倒掉的食物,我時常想起小時候那令人眼饞的白面餑餑,便暗自提醒自己:得惜福!不能浪費!

(作者單位:上海金融法院)


編輯:蔣起東



久久国产最新观看地址,久久亚洲国产综合网,日本波多野结衣一区在线,久久精品亚洲领先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欧美精品国产免费无 |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素人 | 久久人人人人玩人爽精品 | 亚洲一线高清在线视频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