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戰海峰
“依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現在,統一銷毀行動正式開始!”近日,在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的全程監督下,561箱仿冒某知名品牌的植物蛋白飲料在逐一進行清點、核對后被集中銷毀。
“我要舉報老板賣假貨!”潼南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在一次食品安全專項巡查活動中,遇到了氣憤的李女士。“這個東西雖然喝起來像花生露,但是香精味很重,我還以為過期了,結果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山寨貨。”李女士告訴檢察官。
檢察官接到線索后立即展開初查,后對該案立案調查,發現轄區多個鄉鎮商超均在售此山寨飲料。該飲品在品牌名稱、包裝字體、紅藍配色設計等外觀細節上與某知名植物蛋白飲料高度相似,名稱與正品僅有“一字之差”。
“山寨飲料除了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外,還有可能因質量問題對消費者造成身體損害,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必須嚴厲打擊。”辦案檢察官說道。
如何才能對“山寨”食品標本兼治?如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為此,潼南區檢察院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書,建議其對轄區內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查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潼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收到檢察建議書后立即開展專項整治。該局對轄區商戶進行全面排查后,要求商戶下架在售“山寨”飲料,并就該案相關情況向侵權商品生產廠家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了通報。
雖已將在售商品下架,但如何防止該山寨飲料“余燼復燃”?經檢察官調查,潼南鄉鎮市場銷售的“山寨”飲料均為潼南區某商行代理并批發給各個體工商戶,在檢察建議下,區市場監管局責令該代理商召回各商戶處剩余的81箱飲料,查處代理商庫房中所剩的480箱飲料,累計561箱。
前不久,檢察官隨機抽取部分鄉鎮超市開展“回頭看”工作,發現各商戶不再銷售該“山寨”飲料。近日,在潼南區檢察院的全程監督下,561箱山寨飲料被集中銷毀。
案件辦結,怎么做好“后半篇文章”,提高鄉鎮消費者對山寨產品的防范意識成了檢察官最關心的事。潼南區檢察院聯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同“進鄉鎮”“進廣場”“進市場”,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檢察官以實物對比、案例講解等方式為鄉鎮消費者傳授防假識假技能。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