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隆昌市加強政法單位跨區域協作,發揮地理相鄰、環境相依、人文相通優勢,強化“陣地建設、司法協調、執法聯合、邊界聯治、工作交流”五位一體,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邊界高效能治理。
建強協作平臺,打造邊界聯治“前哨站”,該市打造跨界陣地,設立“內(江)榮(昌)邊界地區聯防聯調指導中心”,成立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組建涵蓋婚姻家庭、醫療、道路交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勞動爭議等多領域調解專家庫,現有聯合調委會12個,專兼職人民調解員84人,榮(昌)內(江)地區調解專家7名。該市還打造跨界“兩所一庭”,設立駐派出所、司法所、法庭調解工作室,聯合打造川渝首個跨界“法治小院”—馬家坳花園小院、首個川渝合作“人民法院老馬工作室”和“代表委員聯絡站”。2022年以來,兩地“車載便民法庭”巡回審理跨域案件20余件,開展普法宣傳26次,受益群眾8000余人次。
聯通政法力量,織密制度建設“保障網”,該市完善邊界聯調制度,與榮昌區政法單位簽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榮隆兩地建設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加強區域檢察協作服務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框架協議》等合作協議24個,定期組織召開會議。2024年以來,該市與榮昌區政法單位召開聯席會15次,開展活動9次,聯合巡查8次,互通共享信息70余條,互送線索7件,接收線索后行政公益訴訟成案3件,化解行政爭議案1件,開展司法救助1次。
整合雙邊資源,打通聯動治理“對接點”,該市優化政務服務,落實“一站式”遷移、全國范圍“跨省通辦”等戶政政策及大學生征兵工作川渝“一體化”政治考核,辦理川渝遷移一站式業務289件、川渝身份證及臨時身份證明“跨省通辦”62件。該市實行川渝非營運小型、微型載客汽車檔案電子化“網上傳遞”,依托“川渝通辦”專窗辦理機動車轉移登記、駕駛證補換領等業務1800余筆,試點推行川渝摩托車注冊登記“一證通辦”,惠及群眾150余名,推動出入境證件就近申辦,為重慶籍群眾辦理出入境業務84人次。
推動執法聯合,擰緊安全穩定“防護閥”,該市建立雙昌現代農業合作園區警務室,設立環川榮隆檢查站、盤龍查控點、普潤查控點、漁箭查控點及五坡查控點“一站四點”,開展聯勤聯動44次,盤查車輛1.24萬輛、人員2萬余人;多領域聯打犯罪,加強跨區域犯罪情況互通、線索互查、技術互助,聯動重慶警方嚴打違法犯罪,攜手抓獲網逃3人,偵破跨區域傳統侵財案件19件,抓獲嫌疑人8人,查獲涉案金額22萬余元,追繳涉案電瓶72個,搗毀賭博窩點1處,抓獲涉賭人員26人;開展森林防滅火、生物多樣性保護、長江“十年禁漁”及食藥環知聯合巡查整治2次,常態化開展“川渝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協同重慶市榮昌區、璧山區開展交通運輸執法協作工作交流及執法案卷交叉檢查評議,抽取執法案卷20個,聯合執法14次,出動執法人員112人次,出動執法車輛28臺次,檢查車輛938臺次,查處違法行為7起。
拓寬合作渠道,搭建工作溝通“交流橋”,該市聯合榮昌區有關部門,在榮隆毗鄰地區開展“學雷鋒紀念日”暨“川渝協作·檢愛同行”關愛留守兒童系列活動,組織五四青年節活動,圍繞矛盾糾紛化解、鄉村治理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增進榮隆兩地青年干警互動,提升兩地政法機關業務互促、人才共育、文化共建水平。開展榮隆兩地案件交互評查,深度合作2次,評查案件80起,發現并整改問題20個,督促整改率達100%。(陳燕 張世勇 文/圖)
編輯: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