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深入貫徹黨中央和四川省委決策部署,以“黨政執筆、多元匯力、創新引領”多措并舉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加強,持續鞏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區”基石。該區此建設案例,獲評2023年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治理創新案例,全國2024(第八屆)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創新案例,第五屆數字四川創新大賽(2024)數字政法賽道十佳案例。
黨政執筆繪好基礎陣地建設“設計圖”
該區區委、區政府全力支持區委政法委統籌協調,破解“九龍治水、各自為政”局面,打造“高效、便民”治理平臺。該區一是中心融合“一盤棋”,將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區信訪接待中心等17個部門融合建成“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區綜治中心),以區綜治中心為樣板,鎮村同步推進,構建“村級前哨所、鎮級主陣地、區級指揮部”治理格局;二是力量擰成“一股繩”,實行“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以“常駐+輪駐+隨駐”方式進駐,其中政法委、信訪、人社等53名力量成建制整體入駐,矛盾糾紛及信訪年總量前10的部門輪駐,工會、婦聯等部門隨駐,成立正科級事業單位,對入駐單位和人員進行統一管理考核,開展先鋒示范崗、流動紅旗窗口等評選活動,提升凝聚力和戰斗力;三是事務辦理“一站式”,研究制發《納溪區體系化預防化解重大風險工作機制》等制度33個、流程圖18個,設立26個窗口,涵蓋糾紛調處、指揮調度等7大核心功能56項業務,提供信訪接待、法律咨詢、心理疏導、糾紛調處、風險防控、仲裁及訴訟等服務,努力讓群眾“進一扇門、解萬般事”。
多元匯力制好矛盾糾紛化解“路線圖”
該區強化綜治中心融匯聚力,破解“點多面廣、大而不強”難點,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該區一是多渠道歸集信息,依托“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系統,整合“納安解紛碼”“公安e治采”、12345熱線等線上渠道,強化與黨委政府值班室、公安情指中心等部門及鎮村、網格互通,24小時全量匯聚各類信息;二是多層次高效化解,返聘退休法官、民警及行業專家成立區調解委員會并入駐區綜治中心,指導175個行專調委會和鎮村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選聘“首席法律專家”“金牌調解員”、心理咨詢師等組建“調解專家庫”,搭建“線上調解室”“共享法庭”等平臺,通過網絡對話、下沉參與等方式提升鎮村調解能力;三是多角度督辦問效,構建完善“受理、審核、辦理、督導、回訪”等處置流程,運用“線上+線下,督辦+回訪”等方式,實時掌握進度和結果,推動形成結果考核、反饋糾偏、跟蹤問效有機銜接。2024年,該區搜集信息2.2萬條,其中矛盾糾紛信息0.67萬條,發布揚言報復等重大風險預警專報33期,推動化解“張某與黃某發生糾紛后猝死尸體存放12年不火化積案”等疑難矛盾糾紛73件,鎮村化解矛盾糾紛占比從85.5%提升到98.6%,群眾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4.2%。
創新引領用好社會風險防控“施工圖”
該區深度挖掘“互聯網+”潛能,破解“數據分散、效率不高”問題,編織筑牢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網。該區一是全天候聚焦風險監測,自建“納安綜治一體化平臺”“納溪政法數據庫”和“人員信息關聯系統”,全量歸集公安接處警、重點人群等信息300余萬條,數據查詢比對從周、天縮短到分、秒,動態感知轄區平安穩定態勢;二是全過程做實風險防控,成立風險防控中心,建立“日研判、周分析、月綜報、年考評、要情專報”工作制度,常態落實“4+X”機制,采取“搜-篩-研-交-處-評-問”七步閉環處置流程,加強重點人群、社會風險信息的動態評估,持續增強風險精確預測、精細預警、精準預防能力;三是全地域夯實風控基礎。創新“微網實格”體系,劃分微網格1929個,將政法干警、鎮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編入網格,落實“1+N+N”聯動等機制(即1個微網格配備1個微網格員,N個治安員,N個信息員),探索“個案補貼”“積分超市”等激勵措施,推動群眾、社會組織及專業力量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將風險處置在萌芽、消除在網格。2024年,該區排查走訪重點場所9185家次、重點人群2026人次,辦理網格事務1155件。(謝科 蔣偉)
編輯:牛文君